首页 > 教育资讯

高考科普|征集志愿是什么 录取规则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4-07-05 04:25:25 | 瀚博招生网

今天瀚博招生网小编整理了高考科普|征集志愿是什么 录取规则是什么样的?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科普|征集志愿是什么 录取规则是什么样的?

2019高考科普|征集志愿是什么 录取规则是什么样的?

2019高考科普|征集志愿是什么 录取规则是什么样的?

高考生们注意啦!要是现在你还没有被目标院校录取的话,征集志愿就是你的机会哦!但是很多高考生对于征集志愿的意思还是比较模糊,征集志愿的录取规则也不知道,下面特意给高考生们整理了关于高考征集志愿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征集志愿的含义:

征集志愿是指对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录不满额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录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布院校招生缺额的计划。

对于不同省份,征集志愿的设置和要求等会有不同,具体报征集志愿时还应认真研读各自省市官网上发布的'相关招生信息。

考生填报志愿无非是选择院校和专业。根据自己分数大致圈定了几所目标高校后,一定要理清高校各个专业的录取规则,不然仍可能因志愿无效而落榜。

填报学校可参考之前平行志愿的最低投档线,所填高校最低投档线分数会有所改动,在填报结束后一天,会公布征求平行志愿投档分,分数一般较之前是增高的。

2、征集志愿录取规则有哪些?

有三种方法进行录取:

一是分数优先录取方法(不设专业极差的学校):所有专业同时录取,将一专业志愿和二专业志愿(一专业落选者)按分数高低同时排序录取。

二是志愿分数兼顾录取方法(设专业极差的学校):所有专业同时录取,将一专业志愿的和二专业志愿(一专业落选者)达到分数极差者同时排序录取。

三是按志愿专业录取方法(不设专业极差的学校):如第一专业志愿人数不够,第二专业志愿等由高至低排序再录,如第一专业志愿人数满额就不考虑其他专业志愿的。

各高校无论采取那种录取方法,都是根据本校专业特点、生源分布情况、选拔人才的需要来确定的。考生应注意了解院校招生章程,进行选报志愿。

3、征集志愿录取分数不降反升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在征集志愿时,缺额的高校和专业的数量并不多,而考生人数却不少,考生选择的余地比较小。许多在正常投档录取时录取分数并不高的学校,在征集志愿阶段因报考考生分数上涨而上涨的情况非常多。

二是平行志愿模式是根据分数优先的原则进行投档的,那些分数高的考生肯定会优先投档。非平行志愿是志愿优先原则,如果征集志愿的那家院校在第一志愿填报的人太多,也是会优先考虑高分的考生。

友情提醒大家:征集志愿是在每一批次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进行,即在七、八月份进行。在下一批次开始投档之前进行,所以每一批次的征集志愿时间都很短,一般在一两天内,高考生们要密切关注当地招办公布的信息哦!

高考科普|征集志愿是什么 录取规则是什么样的?

性格内向的孩子怎么选专业?这些专业适合你

大部分家长在选科或者填志愿的时候,一般都会考虑到孩子的性格,关于性格,家长们最朴素的分类方法就是孩子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然后根据内外向来给孩子做选择。简单粗暴,节省脑细胞。可是就我平时的观察,很多家长关于内外向的理解都是片面的,做出的选择也大大限制了孩子的长远发展,所以小优打算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大家分析一下内外向性格在做选择时的侧重点。

内向和外向性格各有优势

首先需要给大家做下内外向性格的科普,很多家长对内外性格的特点存在一定的误解,流行文化中,为了便于传播,内外向性格的内涵被大大简化了,比如内向的人通常被塑造成了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被动沉闷,缺乏沟通技巧的负面形象,所以大部分家长给孩子填志愿时都想通过后天的选择加以规避。其实,这种刻板的看法对于选专业没有太大的帮助,没有认识到内向的实质。

心理学中,内向和外向型性格的分界线并不是体现在是否擅长跟人交流这一方面,而是体现在他们从哪里获得心理能量,以及习惯于把这种心理能量释放到何处。跟人交流只是这种能量涌向不同方向的结果。内向的人习惯于从内部获得能量,独处的时候更容易充满活力,喜欢沉思默想,沉浸于个人的内心世界。而外向的人习惯于从外部获得能量,跟人交往互动才会让他们更有活力,喜欢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事务。

外向型的人以他人为中心,体内就像有一个小雷达,不断地扫描外部环境中的信号,而内向型的人以自我为中心,体内也有一个雷达,习惯于调成自己喜欢的内在频率。比如同样是去图书馆学习,内向的人主要是想躲开寝室里面嘈杂的环境,外向的人则是因为寝室没人,想去图书馆等人多的地方待着。

正是因为这种获取心理能量方式的不同,他们发展出了不同的能力,外向的人总是向外求,练就了一身跟人沟通交流的本领。内向的人向内求,练就了一身敏感谨慎自我愉悦的本领(其实内向的人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也可以侃侃而谈)。两种性格自有优势,就看我们能不能遇到或者找到能发挥各自优势的环境了。

如何确定孩子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上面这些科普旨在消除大家对于内外向性格存在的刻板印象,总而言之这两种性格没有高下,只有不同,周围也有足够的欣赏和接纳这两种性格发展的外部环境,家长不需要太焦虑。接下来的重点是如何确定孩子到底是内向和外向呢?如何能选择一个跟性格比较匹配的学科和专业让孩子扬长避短呢?

先看第一个问题,如何确定孩子是内向还是外向?如果孩子的性格特点比较典型,看了上面的科普,平时对孩子观察比较仔细的家长应该很快就能够确定孩子的性格类型。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内外向性格可能并没有那么显著,以上科普部分的描述还不足以做出区分,我整理综合了如下几个题目(如果父母对题目中涉及到的方面了解不够拿不准,可以直接跟孩子沟通确定),大家可以对照着看看:

1.哪种方式更能让孩子精力充沛,是与人交往互动还是一个人独处?

2.哪种方式更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先采取行动,再考虑遇到的困难;还是三思而后行。

3.喜欢成为人群中的焦点还是喜欢做自己?

4.喜欢同时做几件事还是喜欢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5.迷路时很容易向别人询问还是会自己 探索 ,实在没办法了才会问路?

6.身边总是有很多朋友还是只有少数几个密友?

如果上述题目的答案选择前面的比选择后面的多,那就是偏外向,如果选择后面的比选择前面的多,那就是偏内向,内向条目选择越多内向性格越明显。

内向的孩子如何选择专业?

确定了孩子的性格类型后再来看看如何选择专业的问题。主要有两点建议:

如果孩子的性格是极端内向(就是基本相处个半天就能看出来),同时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那选择专业的时候需要慎重,尽量选择一些跟孩子性格比较匹配的专业。比如内向的话高中就选择理科(或者物化生的选科),填志愿时选择理工科专业,未来对口就业不太需要跟人打交道和互动的专业,已经选择了文科的学生填志愿的时候尽量选择 财经 类,文史研究,档案管理等偏财会科研的专业和就业方向,总之一个原则:以后学习就业的方向不要偏离孩子的性格过多。

如果孩子的性格并不是特别典型,家长也没觉察到孩子有明显的性格偏好,只是发现孩子不太擅长跟人打交道,对新环境适应能力一般(其实绝大部分孩子都是这种状况),那选专业的时候就不要太在意内外向这个标签,在这个维度上可以佛系一点。

对于那些适应能力特别强喜欢挑战自己的孩子,同时家庭条件不错兜底能力强,家长甚至可以在填志愿阶段选一些跟孩子性格偏好相左的专业,去到一个更丰富的环境中,切实地感受不同性格的冲突,完善性格方面不太擅长的一面,最后由孩子自己做选择:是选择顺从自己的性格还是挑战自己的性格。说到底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有的是试错空间,家长干预太多反而容易让孩子失去主见,这可比选错专业更让家长头疼。

最后,很多家长在帮孩子做选择时总是唯恐选择不当耽误了孩子,其实,帮孩子做选择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困难的是理解孩子,学会放手,信任孩子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而不是期望通过一次选择解决孩子面临的所有的人生难题。

填志愿时在大厚本上翻找资料,很容易遗漏掉一些不错的院校,优志愿分享高考资讯、填报志愿、大学、专业等相关的信息,帮助您轻松获取历年分数线等数据资料。

高考科普|征集志愿是什么 录取规则是什么样的?瀚博招生网

高考志愿科普贴—关于报考考古学的二三事(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介绍)

欢迎来到高考志愿的探索之旅!当2019高考成绩揭晓,越来越多的学子目光聚焦于神秘的考古学。这个古老的学科起源于18世纪的古物学,如今已发展为一门借鉴多学科理论,独具特色的学问。考古学的定义多元而深邃,克拉克视其为通过残缺材料洞察人类行为的艺术,科林·伦福儒和保罗·巴恩则强调文化遗产的科学发掘与分析,而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先驱夏鼐则定义为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科学探索。

考古学研究领域分为人类学历史学导向,早期侧重于文化历史的深度剖析,新考古学则侧重行为与过程,后过程主义则倡导批判性反思。在中国,考古学实践结合了文化历史分析和新考古学方法,挖掘的不仅仅是人工制品和建筑,更是有意识加工的历史痕迹。

考古学家们通过对自然物与人类活动遗迹的研究,如建筑遗址和原始狩猎遗存,构建出丰富的学科分支体系,如按时代划分的旧石器-历史考古,按对象划分的美术-环境考古,以及技术方法的田野-实验考古。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为例,这里提供全面的教育课程,涵盖断代考古、科技考古和文化遗产管理等,实习环节则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让学生在实地工作中掌握技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习并非单纯的挖宝,而是深度学习与实地体验的双重历程。

皮特·里弗斯、惠勒等不同背景学者的加入,丰富了考古学的内涵,考古科学家的出现,将实验室工作与自然科学紧密结合。在中国,跨学科背景的考古学家更具竞争优势。新一代学者更倾向于理论解释与社会机制的探讨,被称为后过程考古学家,他们的工作增添了人文关怀。考古学科的发展不断催生新领域,如国际考古学家、应用考古学家和网络考古学家,反映出专业领域的精细化分工。

想要入门考古,可以从《考古入坑指南》、《考古好玩》等书籍开始,或者观看纪录片如《我在故宫修文物》来了解。在选择院校时,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作为A+学科评估的优秀学院,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如赵丛苍、钱耀鹏等老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包括国家级实验中心、特色专业及精品课程等。学院的教学设施现代化,科研平台众多,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文物局科研基地,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坚实支持。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开设考古学(文科)、文物保护技术(理科)和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科)专业,每个专业都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出具备深厚历史责任感和专业技能的学者。考古,这门看似古老却充满活力的学科,不仅探寻历史,更是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寒墨夜殇的知乎账号将持续分享更多关于考古的精彩内容,让我们共同见证考古学的科学魅力与人文温度。

以上,就是瀚博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科普|征集志愿是什么 录取规则是什么样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瀚博招生网:www.hbzhaosheng.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征集志愿
与“高考科普|征集志愿是什么 录取规则是什么样的?”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